电子劳动合同本质上与纸质劳动合同完全相同。但纸质合同签署时间长,并涉及人员往返、快递邮寄以及存储等成本。电子劳动合同则更符合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便民利企,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安全可靠,有利于优化用工管理模式。
2020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出《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文件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允许北京率先开始推广使用电子劳动合同。同时,文件还明确:“采用电子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应当使用符合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可视为书面形式的数据电文和可靠的电子签名。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和上述要求的电子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
目前,本市已有部分企业在电子劳动合同上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应用。京东集团早在两年前就开发了自己的电子合同管理系统,在员工入职、合同签订、岗位调转等场景中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签署,北京地区3万名员工全部签署电子劳动合同。百度公司2019年建立内部电子签平台,并将企业电子签章应用到当年下半年的校园招聘中,2020年还计划将电子签约应用到员工入职、续签、转签等更大范围的场景当中。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则借助于第三方力量来实现电子劳动合同的应用。企业通过第三方服务,完成电子合同的签署与管理。
京东集团的经验显示,劳动合同电子化在降本增效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在安全性能方面,由于电子劳动合同采用了实名验证、人脸识别、非对称加密技术、CA证书等科技手段,可以有效避免作弊,及时发现对电子签名、电文内容的任何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