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学习园地

《专利代理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发布日期:2017-05-18信息来源: 无

制定背景 
  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专利代理行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二五”期间,我国专利代理行业规模逐渐壮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行业自律不断加强、运行体系更趋健全,基本实现了《专利代理行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中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未来几年,我国将实施《“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和保护效果,促进创业创新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专利代理是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权的重要环节,是形成高质量专利的关键,是提升运用效益和保护效果的基础。为推动专利代理行业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必要制定《专利代理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2年多的深入调研和研究,制定了《规划》,并2017年2月27日印发。 
  主要内容 
  《规划》全文共分5个方面,包括发展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任务措施、重大工程以及实施保障等。 
  结合专利代理行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规划》的发展目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描述了“十三五”行业规模、人才素质、行业结构、发展模式、服务能力、国际化水平、行业环境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预期目标,同时辅以定量目标,对可以量化的指标提出明确要求,力图具备可评估性。 
  在任务措施部分中,《规划》从7个方面对任务措施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包括深化制度改革、升级服务水平、促进协调发展、提高国际化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提升行业协会能力。 
  另外,《规划》还以专栏的形式,从核心业务质量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提出了3项工程。

 

  发展目标 
  《规划》在发展目标部分对我国专利代理行业在“十三五”末的发展状态进行了整体描述,即形成规模适宜、结构合理、能力全面的人才队伍,行业资源分布合理,服务领域和服务水平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市场运行体系较为完备,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成为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满足创新主体需求的成熟的专业服务业的形态。 
  在发展目标部分中,《规划》还从行业规模和人才素质、行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以及行业环境和社会影响力等4个维度,以定性结合定量的方式,为行业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 

 

  任务措施 
  (一)深化制度改革 
  为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激发市场活力,着力突破目前我国面临的专利代理人队伍规模小、服务能力弱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扩大专利代理领域开放程度,进一步放宽对专利代理机构股东和合伙人的条件限制,同时在2016年出台的《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包括个人事务所在内的制度试点,从机构设立条件和组织形式两方面深化改革。 
  根据国家商事制度改革的进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改革专利代理执业管理制度,完善专利代理机构合并、分立、组织形式变更和退出机制,增强审批流程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从而降低机构运行成本。 
  为了营造有利于人才顺畅流动的环境,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开展专利代理人执业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完善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的人员执业经历认定的实施机制,探索建立上述人员执业经历认定后的预备执业制度。 
  为吸引更多德才兼备、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人才进入专利代理行业,“十三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完成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相关部门规章的修订,放宽报考条件,并通过开展考试质量评价、合理设置考试内容来提升考试制度效能。 
  (二)升级服务水平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着“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矛盾和问题,《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核心专利”的重要任务。专利质量提升是一个整体工程,需要多措并举、科学谋划各个环节。 
  专利代理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权的重要环节,是形成高质量专利的关键。在目前我国多数专利申请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情况下,专利代理核心业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专利质量。《规划》提出实施核心业务质量提升工程,通过监测申请质量、构建代理质量反馈、评价、约谈、惩戒机制和加大核心业务培训力度等举措,持续提升核心专利代理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专利代理行业规模不断壮大,执业专利代理人数量逐年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运转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专利代理服务与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服务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规范专利代理服务行为实现专利代理服务过程程序化,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质量,促进专利代理更好地服务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除需提高核心业务能力外,还要积极拓展领域,全面布局。为了提高专利纠纷解决等涉及诉讼的法律服务的能力,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人需要加强相关法律培训,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有助于诉讼业务的开展。此外,还要有效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在发展信息检索分析、数据加工、文献翻译等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质量专利分析和预警以及为创新主体制定专利战略布局等服务,开展专利许可和转让、专利导航、知识产权评议等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专利代理行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监管方式提出了挑战。《规划》提出,要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强化互联网服务的数据监测、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研究制定专利代理互联网服务规范。这样既不影响“互联网+”模式有益之处的发挥,同时使其处于有效管理之下,引导其健康发展,为专利代理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促进协调发展 
  针对目前我国专利代理行业发展不平衡、不

微信扫码关注

联系我们

邮箱:ZG@zgrzbj.com

电话:010-8210216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11号院3号楼
中国专利大厦11层(100044)